综合改革

守正创新 勇毅前行 巴中市平昌县供销社七十年改革发展成果综述

  • 时间:2024-12-17

  • 浏览:507

  • 来源:巴中市平昌县供销社

  • 作者:

  • 字号:
  • 打印

  • 分享:

地处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的平昌县供销社,在两种经济体制历练、七十年沧桑巨变中,坚持在体制转型中高举为农服务旗帜,守正创新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坚持在综合改革中科学规划、量体裁衣、稳妥推进,坚持在业务重组中开拓项目、精心培育、做大做强,综合实力已成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系统同级的佼佼者,正以年轻的身姿加速推进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一、以保留为原则,在深化改革中斩获新生

体制转型期,该县供销社排除不良影响,克服整体资不抵债限制,坚持“减人、减负、减债”和“软着陆”改制方略,以“稳中促改、改中保稳、稳改中求发展”的操作方法,统筹兼顾,循序渐进、有序推进,实现分流80%富余人员、全减企业不合理负担、消化历史债务包袱1.2亿元“三减”目标,避免改散、改垮命运。改制后,组织建制全部完整,10个中心供销社、55个供销分社和11个直属企业机构健在,留住了精英人才、中心场地和基本生存业务;服务体系基本健全,保留了总建筑6.3万平方米、其中营业面积3.12万平方米、市值1.4亿元的社有资产,为供销合作社继续生存发展夯实了基础;指导体系更加强化,县供销社与企业政企分开,挤进财政全供序列,政府核定公务员和事业编制27人,设立五股一室一中心(社有资产管理中心、事业编3人),供销社组织领导得到空前加强。

二、以抢建为先机,持续构建为农服务网络

党的十八大以来,该县积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,出台平昌委发〔2017〕4号文件,出台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系列政策。供销社系统乘势推出“6+1”业务恢复性重组规划,以供销社135个社有网点为支点,全面实施万村千乡、新网工程、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等市场工程建设项目,以联合建设、入股合作、入社加盟等方式,补足、补长服务体系短板,已建成响滩、元山、镇龙三个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和各种性质服务网点1070个,率先跨入千点县。以上专业下综合的方式,发挥一网多用功能,推进业务网络形成,目前农资产销网络、农产品购销网络、烟花爆竹专销网络、老邻居生活超市供应网络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、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已形成县级规模经营体系,持续为农民发展生产、满足生产生活需求提供周到服务。六大经营网络运行正常,近3年年平购销服务总额保持在30亿元以上。

三、以便民为宗旨,密置“三社合作”终端网点

该县供销社结合县情,全面贯彻落实《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》,以产业项目和经营资源为结合点,集结村集体经济合作社、专业生产合作社、基层供销社三方力量,动员农民入股,组建产销型、供销型、综合服务型村级供销社新型组织,把供销社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最基层,就地联合开展农业产业经营、农资技物结合和生活资料便民服务,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。目前,已发展村级供销社52个,吸收新型社员12460名,带动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、村庄便民店364个,服务面覆盖全部边远农村。其中以茶叶、红粮、地标产品等产业为载体的村级社9个,拥有社员2870名、产业基地15个,带动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,年净收入普遍突破10万元。

四、以品牌为抓手,缔造助农增收社办工业

该县供销社立足本县茶叶、高粱等主要产业和传统农业资源,以招商、合作、技改等方式,积极发展工业企业,已建成茶叶、白酒、复合肥生产企业,打造出本县供销社自己的名片。县直企业与四川省供销社直属企业蜀茶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合作,联合控股四川省蜀茶秦巴茗兰科技公司,在平昌县邱家镇建设两个茶叶生产厂,名优茶、大宗茶产能达2000余吨,今年创产销值已突破亿元大关,生产的“茗兰雨露”获“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特别金奖”“国香”获“四川最具影响力单品”“尚剑”获天府粮仓农博会“四川最受欢迎农产品”。与平昌县翰林酒业公司战略合作,开发小曲、大曲清香酒,创建“合系”7款供销品牌酒,已列入市、县白酒攻关产业,年产销值在3000万元以上,成为该市最具盛名纯粮固态酒生产厂。改造提升复合肥生产厂,不断创新测土配方生产技术,开发有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等主要农作物专用肥和多种产业量身定做特需肥,产能突破3万吨,“天源”复合肥享誉川东北,是部、省、市名牌产品和“四川省质量信誉双优单位”。

五、以助农为目的,常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

快速适应农业生产新形势、新格局、新要求,组建平昌县农博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,联合基层供销社和3个为农服务中心,组建300余人和100多套新质生产设备专业团队,为农户开展耕、种、防、收环节服务,助力农业生产,今年服务面积突破5万亩,直接贡献农业产值2.6亿元,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生产问题。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经营,组织村级供销社托管茶园13450亩、高粱3500亩,按照龙头企业要求,全部茶园对标有机茶、机采园标准实施技术改造和科学管护,月采频率提高一轮、亩平轮采量提高20公斤,春、夏、秋鲜叶资源全部得到利用,亩平鲜叶贡献量提高到1000公斤。

六、以自强为动力,着力培育内生驱动机制

为有效化解改革发展成本,该县供销社不等、不靠、不要,以自尊、自立、自强的勇毅,苦练内功,完善经营管理约束机制。建立党建带社建中心,以党组办为轴心,组建机关党委,建立机关党委联系企业、网络、管理参与决策机制,加强党组织对公有制企业的领导。组建社有资产管理中心,健全社有资产管理、出资、风险监测评估制度,对社有资产使用、改造、处分等行为进行全方位监督,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。组建业务推进中心,建立综合业务指导、集团网络业务知识和网络运行规则培训中心,以自编教材培训、现场指导、综合考评为手段,培育业务内行和能手,推进业务有效开展。组建集团会计核算中心,建立企业按时报账、细化核算、定期分析、制度控制机制,推行集中核算、比对管理,提高了核算效能和财务管理水平。